English

地质英才看西大

1999-06-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建明 王葆纯 我有话说

在前不久公布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名单中,西北大学一个地质系独占三席,在全国院校地质系中居首位。近年来,西大地质系不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如张国伟教授主持完成的“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在国家级验收评审时被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舒德干教授发表在英国权威性杂志《自然》上的《中国发现脊椎动物的早期祖先——华夏鳗》,被认为使困扰人们一百多年的关于脊椎动物是由原始脊索动物演化而来的历史得到证实……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成果都出自一所陕西的省属院校。对此,人们称之为“西大地质系现象”。

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德国的科郎纳教授到过西大后说:“在中国转过一圈后,我觉得西北大学的活力最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言不谬,一进西大地质系,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人人争搞科研的气氛,体会到一种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精神。虽说学校地处西北,但他们总是将科研眼光瞄向校外、省外、国外。

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地学处在全球构造理论重大发展时期,大陆动力学、大陆地质、大陆造山带等研究成为前沿领域之一。该系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张国伟教授认为,“我国的秦岭及邻区作为大陆南北地质主要分界线,对全球地质构造研究具有典型意义”。他以此作为研究基地,坚持带领学生投入秦岭造山带及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后来这一课题被立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他被选做主持人。一所地方院校的教授,联合全国15个科研单位、150多位科研人员组成一个强大的研究群体,其艰巨性可想而知。但几度风霜,课题组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了秦岭造山带现今结构构造与岩石圈三维非耦合圈层关系和三板块二缝合新观点,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该系古脊椎动物陈列室,其化石种类和数量,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陈列室的建立者也是一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老教授、该系唯一的女博士生导师薛祥煦。薛教授长期从事秦岭和黄土高原新生代地层、古生物与古环境的研究工作,多次进出秦岭,采集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标本。由她率先发现并命名的渭南游河动物群得到了同行专家学者的肯定。以她为第一作者的《秦岭东段山间盆地的发育及自然环境变迁》一书,被专家评审认定为,“是秦岭东段中新生代盆地地质的第一本专著,也是关于该区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古生物第一本系统的总结性论著”。

从德国做完博士后回国的中年科学家舒德干教授,从1981年始即盯住了一个难解之谜:在5.3亿年前寒武纪地球生命大爆发时,产生了90%的动物门类,这种突变不但使达尔文困惑不解,也困扰了人们一百多年。作为古生物学科早期生命研究所的所长,舒德干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带领科研组数度去我国云南澄江地区,大量采集化石并进行艰苦深入的研究。1996年,他们的研究成果《云南虫被证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半索动物》和《中国发现脊椎动物的早期祖先——华夏鳗》先后发表于英国的《自然》杂志上,详细地描述了从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半索和头索动物这两个重要过渡类型的面貌,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在美国出版的《古生物学百科全书》已将“云南虫”列入半索动物内。

西北大学有着“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的美誉。据八十年代的统计,在当时全国15个石油地质勘探局中,有8个局的局长和13个局的总地质师都是该校的毕业生。面向今天的经济建设,该系发扬传统,在油气地质与勘探学科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博士生导师赵重远教授创立了“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新学科;博士生导师曲志浩教授创造的“真实储集岩微观孔隙模型制作技术”已在辽河、大港、胜利等油田推广应用。

博士生导师刘池阳教授针对我国大陆活动性强、构造运动期次多、地下油气藏遭多次改造的特点,进行“改造盆地”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一次成藏找油理论的局限性,在油气藏和勘探理论上提出了新的思路。

截至目前,西大地质系已经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4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百余项。这些令人瞩目的人才和成绩,为何源源不断出自西大地质系呢?

西大副校长孙勇教授说,这首先得益于西北大学的传统。西大成立于1912年,抗战时期曾同迁到西安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著名的西北联大,汇集了一大批国内一流的教授。西大地质系诞生于1939年,新中国建立后,曾拥有国内地学五大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伯声院士及霍世诚、王永焱等著名教授,他们始终不计报酬、精神乐观、思想开放、勇于进取地坚持在学术前沿。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加之历任校领导各方面的尽力支持,地质系始终处于一种人际关系融洽、科研气氛浓厚、学术观点自由的氛围之中,形成一种“胸怀远大、不甘落后,甘于清贫、自劳其身,内聚合力、外图拓展”的西大精神。

再则,“211工程”的实施则在硬件上给了他们更强有力的支持。截至1998年底,省政府(含教委)和西安市政府已向西大投入1个多亿,地质系加上其他款项和自筹科研经费,已合计投入2569万元,该系约1300平方米的基础地质实验室已经建成使用,其他条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使该系如虎添翼。近几年由于学校支持,不少人到国外访问、交流和合作,也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大家觉得更有干头了。

此前,地质系又新增了地质学一级博士点(全国5个),目前已拥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全国地学三个优秀基地之一。目前该系已建成了一支由老中青结合,以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为主体、多学科配套的年富力强的科研和教学队伍,该系“到世界的科研战场上去竞争去搏击”的理想,已然付诸现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